熱門關鍵詞:失眠、精神分裂、精神病治療、抑郁癥、焦慮
一說到心理障礙或精神障礙,很多人就有畏懼心理,甚至會歧視患有這樣障礙的患者和家屬。相應的,自己出現時也會覺得很丟人,對別人隱瞞實情。其實在現代社會,心理障礙已經成為我們無法回避的現象。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不斷經歷著各種變遷,感受著各種壓力,心理障礙的患病率也有增高的趨勢。
既然心理障礙有這么高的發病率,那么為什么一般人都會排斥它的存在呢?這大概觸及到了我們人性中最敏感、最脆弱的部分,因為人們最害怕的是對周圍環境失去掌控能力,害怕失去對自己情緒和行為的掌控能力,而一些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表現出來的就是不能有效的調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與周圍環境不相協調甚至擾亂正常的秩序。實際上,在心理障礙患者的群體中,嚴重擾亂他人和環境者只是非常少數的一部分,更多患者是獨自體驗情緒煩亂的痛苦而不被別人理解。
如果把某一種心理障礙的發生叫做“發病”,就像看待心臟病發病一樣,那么發病的那個器官是什么呢?我們知道,人的心理活動的場所和器官是大腦。作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的腦,是人類心理活動的基礎。就像感冒時身體會發燒一樣,大腦也會“發燒”。只不過大腦發燒是通過情緒和行為的異常表現出來的,而且大腦 “發燒”時不會像腦內長腫瘤一樣,可以通過醫學檢查如頭顱CT、磁共振等發現病變的部位,心理障礙發生時可能找不到很明確的部位,但神經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證實,腦內某些神經遞質水平的變化與抑郁、焦慮情緒或思維與行為的異常有密切關系。這是發生在比細胞水平更微細的變化,也是各種精神科藥物發揮治療作用的機制所在,但是目前尚沒有一些手段可以檢測出來,而只能通過臨床表現來判斷。
目前大多數心理障礙都可以通過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得到有效的緩解和控制,就想服用退燒藥可以退燒一樣,服用精神科的藥物也可以緩解情緒、行為甚至思維的異常。記住,心理活動的基礎是大腦,當大腦出了問題,心理活動當然可以出問題。和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大腦同樣可以生病,為什么我們要剝奪它生病的權利,而在它生病后又不給予積極治療呢?我們是不是對它太苛刻了?